第671章 忠臣是怎样炼成的 五(1/2)

时间在决战的准备当中慢慢度过,宋军的壕沟、炮垒在一点一点的成型。明军则接连拔除临安城北、城东的宋军据点,将战线一点点的推向临安城墙,推向宋军的壕沟战线。计划中的总攻发起时间,很快就要到来了。

李庭芝现在已经住进了一定位于临安城外的帐篷里面,就在临安城的东北角附近,离余杭门很近,距离西湖也不算远。背后三四百步就是贾似道居住的那个碉楼,前方则是一个巨大的炮垒。李庭芝把自己的中军摆在这个位置,是因为他估计明军的主攻方向就在这一带。

因为临安东城是有两道城墙的,临安城曾经东扩过一次,将城东附廓而建的贫民区用城墙圈了起来。因此要从东城打进临安很不方便。从临安北城突破,然后沿着御街一路推进才是上策。而在余杭门附近突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沿着城墙迅速占领临安城西各门,避免城内宋军的要人出城向西逃亡——临安西面除了西湖就是大片山林,再往西更是天目山余脉。由于明军兵力有限,因此没有在临安城西面部署什么兵力,如果不在第一时间控制临安城西各门,恐怕是很难阻挡城内要人逃入天目⌒↗,山的。

这个时候,他正在油灯发出的昏黄亮光下面看着地图。图上战线出的是前所未有的战场态势。部队不是住在营寨或城池里面,而是分散在一条长达二十七里的壕沟线极其附近的炮垒和临时宿营地中。战斗也不再分白天黑夜,也不是一场场的列阵而斗。而是时时刻刻都在整条战线的各个角落进行着。而且夜间的战斗往往会更加激烈一些。大炮的轰鸣声已经连续两个晚上没有停止了,伴随而来的还有明军掷弹兵的攻击。虽然他们出动的人数不多,但总归让人不得安寝。前线各军的士气也在快速消磨当中。这两天,各军都出现了大量的逃兵——直接从壕沟中逃到明军那边去了!

打了半辈子蒙古人的李庭芝突然发现,自己好像一个新上战场的新手一样,面对的都是他不了解,也无法控制的局面。

而对面明军仿佛也发现了壕沟里面的宋军士气低落,为了加快他们的瓦解,从昨天晚上开始。浙语的喊话声会在炮击的间隙响起,和炮击声一样,整日整夜的不停。

“有台州的兄弟吗?我是临海杜桥的泼皮李啊。我是从杜家团练军里投到大明这边的,现在是军户兵啦,授了一百亩水浇地,就在临海县城外,原来是临海方家的地,至少值四千贯啊!你们赶紧过来吧,只要投靠过来,圣人就给你们分地,让你们当军户。你们就不用受穷了……”

炮声一停,讨厌的叫嚷声又开始了。不仅是一个泼皮李在叫嚷,而是有成百上千的泼皮李在那里嚎着,动摇着前线宋军的人心。

一百亩水浇地啊!足够让一个吃不饱。穿不暖,娶不上媳妇的苦汉子摇身一变当上地主老财。和贾似道的“忠义”相比,一百亩土地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了!

而且。明军开出的条件还不止分田当军户一项。不想当兵吃粮的人,投靠过去一样有出路。

“不想当兵也没有关系。圣人还可以派船送你们去明洲挖金子挖银子啊!明洲有金山银山,金银多得挖都挖不完!你们只要肯过来。就能坐圣人的大海船去那里发财!”

发现明洲大陆,发现金山银山的消息也已经传到临安城了。不过城内的团练兵们都不怎么当回事,因为他们都觉得这种好事和他们没有关系。可是现在……这个大明圣人仿佛比大宋官家要好啊!

前线壕沟里面的团练们人人都在动摇。大宋朝优待读书人,优待都城和行在市民是事实。但是对底层的农民,大宋是没有任何保护和优待的。大宋对农人可没有什么恩惠,现在凭什么要他们豁出命来效忠?

“陈贼背道入魔,叛主做乱,不忠不义,他的话不能相信!”

“我等堂堂汉人,岂可弃孔孟而宗天魔(天道),区区田土,岂能乱人心大义!”

幸好壕沟里面有“秀才官”,可以用大义激励人心,要换成原来宋军那种只认钱的小军头,没准就自己带头倒戈了。

看着一张张在灯笼照映下泛出红光的大义凛然的面孔,再想到太师公贾似道的忠义。朴实的农人们一时也不知该如何选择,一个个都低着头,叹息不止。

虽然大规模的逃亡被遏制住了,但是秀才官们也不敢把自己的手下派出去巡逻了。这些团练兵一旦离开了壕沟,说不定就会整队整队的投到明军那边去!

宋军的全线龟缩,等于在战场上闭上了眼睛!明军可以在炮声、喊话声的掩护下集结调动,可以将出发阵地直接设在宋军壕沟的百步之内,甚至还将十八个军属师属的炮兵营和十二门10寸臼炮都拖运到了指定位置。

而宋军却毫无察觉。

此章加到书签